標籤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女穿紅衣易搭訕?專家:比較熱情

女穿紅衣易搭訕?專家:比較熱情
東森新聞 – 2012年2月29日 上午8:56.

放大照片.女穿紅衣易搭訕?專家:比較熱情

穿紅衣服的女生,比較好搭訕,您相信嗎?這是一份國外的最新研究,穿紅衣服的女生,象徵準備好戀愛,比較親切,也比較不會拒絕搭訕,有趣的是,男生約會,也比較願意花錢在紅衣女的身上。

什麼樣的女生最好搭訕?答案揭曉,是穿紅衣服的,而且這還有科學根據。看看電影紅磨坊裡面,男主角忍不住對著穿紅衣的女主角真情告白,因為紅色象徵性感、熱情,而且實地統計,穿紅衣服的女生真的比較不會拒絕男性搭訕。民眾:「不覺得,我覺得都一樣。」民眾:「看起來比較亮吧!」研究人員更發現,穿紅衣服的女生,心理上象徵準備陷入情網,也更容易吸引男生目光。

記者:「有覺得女朋友穿紅色,比較吸引你嗎?」民眾:「她穿什麼都很吸引我。」看看這個男朋友多會講話,不過研究人員說,喜歡紅色是男性的生物本能,所以大家才會喜歡搭訕紅衣服的女生,不過真的比較好搭訕嗎?沒試過不知道,恐怕還是見仁見智。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六月、李易今年初才正式交往,3月就傳出喜訊

陳幼英╱台北報導

六月、李易今年初才正式交往,3月就傳出喜訊,將在6月結婚,據悉是因為311日本強震後,2人感慨要把握當下,李易決定快將六月娶進門,小倆口前幾天花了2000多萬元,2人各出一半,在汐止買下50坪的房子做為新房,最近忙著看裝潢雜誌,聯手打造愛巢。

六月比李易大8歲,2人認識4年,去年在同一家經紀公司變同門,加上都是虔誠基督徒,有共同信仰及聊不完的話題,去年9月開始曖昧、約會,六月原擔心年齡差距,遲遲不敢接受李易,直到去年12月,她媽媽自殺身亡,他貼心陪伴她,還陪她南下處理喪事,讓她覺得窩心,她情緒不穩定時,他也在旁安撫,讓她認為是可以依靠的對象。
不怕奢侈稅 明年開始「做人」

今年初2人才正式交往,2月傳訂婚,但六月否認,還稱她沒有男友,李易也稱自己有圈外女友,直到日本強震發生後,2人覺得世事多變,要珍惜當下,決定結婚,婚期定在6月,但日子未定。
政府計劃開徵奢侈稅,六月與李易名下都有房產,六月住在汐止,還花了4000萬元在南港買了預售屋,李易名下也有3處房產,2人都不怕奢侈稅,日前各出一半的錢,在六月現在居住的隔壁棟再買了50坪的新居,計劃當做新房。

六月昨到台南新光三越百貨擔任美國知名時尚品牌BCBGMAXAZRIA的一日店長,喜事將近的她,還獲寶格麗珠寶贊助婚宴首飾,她婚後不打算馬上生小孩,仍會繼續拍戲,預計明年才有生寶寶計劃。

乾眼症、夜視減退 美公佈「10大不作雷射手術」理由

乾眼症、夜視減退 美公佈「10大不作雷射手術」理由
ETtoday – 2012年2月27日 下午6:11.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到底該不該作雷射近視手術,這個話題自眼科名醫蔡瑞芳宣布停止做近視雷射手術後持續發酵,美國一群因作雷射近視手術產生併發症的民眾自發組織,架設網站《Lasik Complications》,內容除了提供手術過程影片外,也放上病人及醫生的現身說法,近期甚至在網站上公布「10大不要作雷射近視手術」的理由,奉勸欲作手術的人務必三思。

1. 手術會導致乾眼症

乾眼症是近視雷射手術最常見的併發症,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疼痛,燒灼感,異物感,刺癢,疼痛等。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網站警告,雷射手術導致的乾眼症可能是永久性的。約20%的病患在手術表示在手術六個月後,乾眼症有「顯著惡化」的趨勢。

2. 雷射手術會折損視覺品質

雷射手病患在夜間或是光線微弱的地方容易看不清事物,根據報告顯示,在雷射手術後6個月,有19.3%的病患抱怨仍有夜間駕駛問題。

3. 角膜在手術後無法完全癒合

雷射角膜手術會將角膜割開,運用雷射調整完水晶體後在蓋上,根據研究人員指出,角膜在手術後並無法完全癒合,正常角膜的角膜瓣拉伸強度約2.4%。但手術完會將大大削弱。

4. 雷射手術有長期後果要承擔

雷射手術會影響眼壓測量的準確性,容易讓病人暴露在因未被診斷出青光眼而喪失的視力風險。而雷射手術後常使用的類固醇的眼藥水,也可能會加速白內障的發生。

5. 雙眼同一天手術風險高

根據2003年美國白內障和屈光手術(ASCRS)協會調查,高達91%的外科醫生,在同一時間幫病人作「雙眼」雷射手術,但其實這存在著雙眼都失明的風險,因為兩眼同時手術危險較分別「單眼」進行為高。

6. 手術後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醫學文獻中許多報告指出,雷射手術將引起許多「遲發性的併發症」,包含角膜感染、皮瓣脫落、角膜霧狀混濁、視網膜脫離等,這些危及視力的風險都可能再數月或數年後才出現

7. 雷射手術並未免除戴眼鏡的需要

雷射手術並不能保證病人在40歲後仍然可以不戴眼鏡閱讀,根據研究顯示,病人手術後的視力會隨著時間減弱,最終仍可能須重新戴上眼鏡。

8. 雷射手術併發症真實發生機率仍未知

現今仍未有任何手術併發症的相關報告,而有些併發症如「乾眼」及「夜間視力減弱」只被歸為症狀,而非「併發症」,顯示醫界對於「併發症」的定義仍未達成共識。

9. 雷射手術後併發症治療選擇有限

雷射手術對於併發症的治療方案極為有限,通常會選擇佩戴硬性隱形眼鏡供視力的改善,但因雷射手術後隱形眼鏡驗配過程既費時且昂貴,許多患者最終選擇放棄。

10. 眼鏡和隱形眼鏡相對安全

一些外科醫生已放棄進行手術,因為雷射手術最終只是一種選擇性治療,病患沒有充分理由,不須冒著視力損失的風險,眼鏡和隱形眼鏡才是最安全的替代品。

身體缺水 強袂抓狂

身體缺水 強袂抓狂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22日 上午12:01.

如果你突然感覺想抓狂、想生氣,或工作到一半出現頭痛、疲倦、難以專心等現象,可能代表你身體缺水,最好去喝杯水,舒緩一下心情。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身體就算稍微脫水,也會影響到情緒控制,認知能力、專注力、思考敏銳程度也都會受到衝擊。特別是年輕女性,只要身體有點脫水,很快就會浮現上述症狀。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生理學教授勞倫斯‧阿姆斯壯表示,有兩份研究報告確認適量補充水分的重要性。從研究結果可知,不只在運動、炎熱環境、疲累狀態需要補充水分,補充水分這件事隨時都得做,以維持生理平衡。

研究將稍微脫水定義為身體流失百分之一點五水份。研究人員發現,不只走路、運動,就算只是休息,只要引起輕微水分流失,就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以兩組人為研究對象,這兩組人都很健康、很活躍。一組有二十五位女性,平均年齡為二十三歲,另一組有二十六位男性,平均年齡為二十歲。所有人都有運動習慣,一天運動三十到六十分鐘不等。

其中一項研究發表於二月號的「營養學期刊」。研究結果發現,年輕女性輕微脫水,容易造成頭痛、疲倦、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另一項研究則發表於去年十一月號的「英國營養學期刊」。研究指出,當男性稍微脫水,心智能力如工作記憶力、警覺性都會下降,心情也會跟著變差。一個人每日水份攝取量依年齡、氣候、生理活動狀況而需要作調整,一般建議健康成人每日最好補充一點二到兩公升水份,相當於六到八杯水。

安眠藥助長死亡? 醫:倒果為因

安眠藥助長死亡? 醫:倒果為因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29日 上午5:30.

針對美國一項安眠藥物升高死亡風險的研究,中心綜合醫院減壓門診醫師李光輝表示,以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心血管疾病、癌症、自殺而言,患者生前多有疼痛和情緒困擾,醫師多會開助眠藥物,幫助病人控制情緒和疼痛。但若就此將安眠藥和升高死亡畫上等號,可能流於「倒果為因」的風險。

李光輝指出,安眠藥有肌肉放鬆、助眠等功效,但也伴隨抑制呼吸風險。若錯誤服用或合併酒精使用,會升高死亡風險。但回溯性研究只能說明服用安眠藥和哪些死亡原因有關,不見得死亡是安眠藥物直接造成,反可能與原有疾病關係較大。

台北馬偕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指出,這些藥物中最知名是「使蒂諾斯」,會產生夢遊副作用,患者可能在夢遊期間,不自覺開瓦斯引發火災,或從高樓墜樓。但很多慢性病患常有疼痛、情緒困擾,臨床醫師也多會開立安眠藥物。

此外,情緒障礙者、失眠患者,因為情緒壓力造成免疫力下降,可能也會造成罹癌風險較高,但是死亡原因應無法完全歸因於服用安眠藥。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巴菲特、比爾蓋茲致富的不傳祕密 爸爸媽媽真偉大 首富也要家族推一把

巴菲特、比爾蓋茲致富的不傳祕密 爸爸媽媽真偉大 首富也要家族推一把

今周刊作者: /撰文/乾隆來 | 今周刊 – 2012年2月17日 下午11:54

古今中外的傳奇都如是說:富豪都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大學輟學在車庫創業,經歷過慘澹的日子,憑藉他們高瞻遠矚的願景,以及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賺得財富與名聲,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滿坑滿谷的富豪傳記都會告訴我們,富豪們出身多麼卑微,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百折不撓的勇氣,終於打造出今天的企業帝國。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就以大家都熟悉的兩位世界首富為例,比爾蓋茲大學輟學,打造微軟公司寫下人類科技史的新頁;而巴菲特憑藉無人可及的長期投資眼光,將價值投資發揮到極致成為投資之神。

的確,他們的創業精神與經營能力值得我們學習;但蓋茲與巴菲特傳記沒告訴我們的是,巴菲特與比爾蓋茲都不是白手起家,他們都來自顯赫的家庭,沒有他們爸媽的臨門一腳,蓋茲不會是蓋茲,巴菲特也不會是投資之神。

比爾蓋茲的媽媽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十四日過世,隔天《紐約時報》刊登了瑪莉蓋茲夫人(Mary Maxwell Gates)的簡短訃聞,第一段就說:「瑪莉蓋茲昨天因為乳癌過世,她是一位顯赫的西雅圖商場女將,協助了她的兒子比爾蓋茲得到IBM的合約,讓新創的微軟公司獲得利潤豐厚的關係。」蓋茲的媽媽絕非等閒之輩。

比爾蓋茲的成就 來自母親強而有力的推動

許多人知道比爾蓋茲的父親在西雅圖是著名的律師,曾經擔任華盛頓州律師協會的總裁,其實他的媽媽更厲害。瑪莉蓋茲是全美國「聯合勸募協會」(United Way of America)第一位女性主席,早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就出任華盛頓州最主要銀行第一州際銀行(First Interstate Bank)的董事,後來還擔任過太平洋西北貝爾電話的董事,以及西雅圖KIRO廣播電視台的董事。蓋茲媽媽的事業,以社會公益為核心,橫跨了金融、通訊、傳媒等領域。

蓋茲的媽媽也不是白手起家,蓋茲的外祖父是太平洋國家銀行的副總裁,當年已經是顯赫的金融家,後來太平洋國家銀行與第一州際銀行合併,蓋茲媽媽可以說是克紹箕裘,延續且發揚光大了父親的金融家業。

在美國國家檔案局內,比爾蓋茲的族譜可以往前推算到一三一七年,十幾代的祖先都是有名號的人物。蓋茲的父母親與州長、西雅圖市長等頂尖政治領袖都是至親好友,在微軟成功之前,就已經是西雅圖著名的世家了。

蓋茲的媽媽是美國精英的典範,出身優越,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生衣食無虞,而且極為熱情地將無窮的精力與財富貢獻給社會。瑪莉蓋茲以驚人的活力參加了華盛頓州的許多公益組織,從醫院、婦幼、藝術、交響樂團、商會,到處都有她活躍的身影。而她在華盛頓大學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畢業後就長期參與大學的重要發展活動長達四十年。

蓋茲媽媽在一九七四年參加西雅圖的聯合勸募協會,八○年就成為全國聯合勸募總部執行委員會的成員,當時IBM的董事長歐普(John Opel)也是委員,蓋茲媽媽找了歐普,推薦她兒子寫的系統程式。幾個禮拜之後,歐普交代IBM PC部門主管,研究蓋茲的DOS作業系統,IBM以全世界最強大的科技公司市場地位,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比爾蓋茲簽約,隨著IBM個人電腦的成功,造就了微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

沒有蓋茲媽媽在聯合勸募協會與IBM董事長的關係,比爾蓋茲的DOS就算再優秀,也不容易獲得IBM的青睞。後來PC銷售成功,比爾蓋茲賺到大錢,與創業夥伴鮑爾艾倫不斷提升DOS的功能,隨著IBM採取開放系統的策略,讓全世界的個人電腦廠商都採用DOS作為標準作業系統,小蓋茲不但沒有被藍色巨人(IBM當時的稱號)吃掉,反而在電腦市場超越IBM。蓋茲媽媽不只生了世界首富,還催生了微軟公司。

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承襲祖父及父親的觀念啟蒙

巴菲特生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庭,不如西雅圖的蓋茲家庭那樣顯赫,他的曾祖父在一八六九年創立了巴菲特父子公司(Buffett & Sons)的雜貨店,交給祖父(Earnest Buffett)經營,祖父再傳給巴菲特的叔叔經營。

巴菲特從祖父身上學到不少投資理財的啟蒙觀念,例如祖父在一九三九年寫過一封家書,說即使時局再壞,家裡的現金盒子裡也要「保有一千美元的現金準備」,一九三九年的一千美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一萬五千美元,可以買一輛入門汽車…【全文請見今周刊790期 】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轉載] 狂牛症是什麼?? 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 商業周刊

[轉載] 狂牛症是什麼?? 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 686調查局 商業周刊
11/27新增-揭開美國牛飼養秘辛

美國牛不是吃草的,而是吃大量玉米、動物性蛋白及抗生素養出來的,這種違反自然的飼養方式,造成了許多禍患。

撰文者:楊少強

這是今年十月初,《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所披露的真實故事:
二十二歲的史蒂芬妮(Stephanie Smith)是位美國的兒童舞蹈老師,正值荳蔻年華的她,有天突然覺得胃痛,一開始這股疼痛和痙攣還能忍受,她不以為意。
然而沒多久,她開始出現「出血性腹瀉」,之後,腎臟失去功能。身體無時無刻的抽搐,使得醫生在接下來九週不得不讓她昏迷。史蒂芬妮醒來後,發現她再也不能走路,她的神經系統已受損,下半身癱瘓。
美國明尼蘇達州官員追查史蒂芬妮的病源,發現是來自一種學名叫O157:H7的「出血性大腸桿菌」,而這種大腸桿菌,則是來自史蒂芬妮某次晚餐,吃的漢堡裡的牛絞肉。
史蒂芬妮吃的牛絞肉,是美國四大肉品商之一的「嘉吉」(Cargill)所製造的,這份牛絞肉還被選為「美國廚師牛肉餐首選」,據《紐約時報》調查發現,「嘉吉」只仰賴供應商做細菌檢測,自己並未進行檢驗。
這個故事,與你無關?那麼接下來的事實,或許會大大拉近身在台灣的你我和史蒂芬妮間的距離。
十月底,台灣政府決定,開放進口史蒂芬妮吃的美國牛絞肉,而且在開放進口的美國肉商裡,很巧,也有「嘉吉」!
當然,「嘉吉」不是黑心廠商,故意製造有毒食品來害人,但「嘉吉」與史蒂芬妮的案例,卻是美國牛肉令人心有疑慮的縮影。
危機一:大量餵食玉米飼料
養殖牛免疫系統差,引發肝膿腫
看看最近的例子──今年十一月二日,美國疾病預防暨管制中心(CDC)證實,已有兩人可能因食用「帶有大腸桿菌的牛絞肉」死亡,美國肉商宣布回收五十四萬磅的牛絞肉。從一九九○年代至今,美國也出現過好幾次因民眾吃下牛絞肉,感染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而致病、甚至送命的案例。
為什麼吃個美國牛肉也會吃到身體癱瘓,甚至送命?這一切都要從美國獨步全球的大規模飼養畜牧業說起。
從一九五○年代中期起,美國在堪薩斯州的西部,建立起第一座大型養殖場,此後,這些大規模動物養殖場不斷在美國中西部蔓延。這種養殖場被稱為「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CAFO),和傳統的農莊或牧場完全不同。
「牛」,就是這些「集中型動物飼養經營」的主角,這些牛不像人們過去印象中,漫步在藍天白雲下,優閒的吃著牧草的天然動物──牠們全是用各種人工飼料,在牛槽裡養出來的,而這些牛最主要的食物,就是玉米。
玉米,則是自然界裡,將陽光、化學肥料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效率最高的轉換器。包括愛荷華州的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一帶,都大量種植這類作物,一九二○年代時,美國玉米平均單位產量是每公頃五十蒲式耳(一蒲式耳約三十五公升),如今平均產量是當時的十倍,原因除了耕地引進機械化外,也和美國政府鼓勵農民多種玉米,提供補貼有關。
然而,因為供過於求,玉米價格始終低於生產成本,這些過剩玉米在人類市場無法消化,卻在動物的胃裡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美國大規模飼養的牛隻,就這樣開始吃起了玉米。 牛,天生是吃草的,但吃草的牛,卻完全不適合美國大規模養殖的畜牧業,原因就是「效率」:以牧草養出的「天然牛」,比起吃玉米的「人工牛」,要花更久時間,才能達到宰殺製成肉品的重量標準。
美國柏克萊大學新聞學教授波倫(Michael Pollan),在他被《紐約時報》評為「二○○六年十大好書」的著作《到底要吃什麼?》(The Omnivore's Dilemma)中寫著:一九五○年代時,美國養殖場剛出生的牛要兩到三年才能宰殺,如今讓一頭剛出生的牛達到同樣重量標準可屠宰,只要花十四到十六個月。
要怎麼讓一頭牛在十四到十六個月內,就從出生時的三十多公斤,迅速成長到五百多公斤可供宰殺呢?答案就是大量餵食玉米飼料。因為玉米是一種密集的熱量來源,讓牛大量吃玉米,可以讓牠們快速增重,也會讓肉質上的油花分布更佳、更有風味。
但這種吃起來美味的牛肉,卻明顯的不利於人體健康,因為和其他用牧草為食的畜牧動物比起來,這種牛肉含有太多的飽和脂肪(心血管疾病的原凶),及太少的非飽和脂肪(omega-3,這是人體健康必需的)。
更重要的是,天生吃草的牛,牠的胃和人類不同:「天然牛」的胃,酸鹼值本是中性的,不像人的胃是酸性的。但在被密集餵食玉米後的「人工牛」,胃卻開始變酸,牛隻也會出現心絞痛,或是免疫系統減弱等徵兆,牛群也很容易受到各種疾病侵襲。
隨著時間經過,這種酸性會腐蝕牛的胃壁,細菌會因此進入牛的血液中,這些細菌最後會囤積在牛的肝臟,造成膿腫,肝臟的功能也因此被破壞。根據波倫所引述的數據:有一五%至三○%的美國養殖場肉牛有肝膿腫,某些養殖場甚至高達七○%。
危機二:飼料裡添加抗生素
牛隻腸道內產生致命抗藥性細菌
要怎麼讓這些病懨懨的牛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呢?很簡單──餵牠們吃抗生素!
美國出售的抗生素裡,絕大多數最終用途都是加在動物飼料裡。造成的結果,如《到底要吃什麼?》一書稱,就是養出各種新型具抗藥性的細菌。
這些隨著玉米吃下牛肚的抗生素,如果有些細菌沒被殺死,就會演化出具抗藥性的細菌,它們會在牛的腸道中,或是存在死亡時身上任何一塊部位。波倫寫道:「總有一天,我們(吃下這些牛肉)會感染到這些細菌,而它們也將可以抵抗我們用來治療感染的藥物。」
這些細菌當中,就包括了史蒂芬妮故事裡的主角──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這種大腸桿菌在一九八○年代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如今美國養殖場的牛隻裡,有四○%其腸道中有這種細菌。這種細菌只要十隻細菌進入人體內,就會造成致命感染。它們製造出的毒素,可以破壞人的腎臟。
本來在牛腸道中的那些細菌,即使進入人體的胃裡,也會耐不住強酸而死亡,因為這些細菌原本的演化環境,是酸鹼值為中性的牛胃。但是以玉米餵養的牛隻,胃已經變酸,和人的胃差不多,因此在這種新環境下演化出的新型大腸桿菌──包括讓史蒂芬妮癱瘓的O157:H7,就可安然穿過人類的胃酸,置人類於死地。
這種美式養殖場培育出的美國牛,其威脅還不只是出血性大腸桿菌而已,還有近來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狂牛病。
危機三:用動物性蛋白質餵食
從雞隻萃取羽毛粉,讓牛快速成長
美國養殖場餵食牛隻,除了玉米外,還大量餵食動物性蛋白質,以期讓牛快速成長,過去甚至還把從別的牛身上萃取出的蛋白質,再用來餵養牛。
這種「牛吃牛」的餵養方式,本來沒人覺得有問題,直到科學家發現這種餵養方式會傳染「牛海綿狀腦病」(BSE),也就是一般人所知的「狂牛病」,而人們在吃下這些牛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和牛一樣的大腦病變──俗稱「新型庫賈氏病」(vCJD)後,才發覺這種餵食方式事態嚴重。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已在一九九七年明令規定,不得再用牛骨粉(bonemeal)等從牛萃取出的蛋白質用來餵食養殖場的牛,可是法律規定「牛」雖然不能吃「牛」,卻沒規定「牛」不能吃「雞」,只要不是從牛身上萃取的蛋白質──例如,從雞萃取出的羽毛粉(feather meal),就可以避開官方規定,用來餵食牛。
而從牛身上萃取出的牛骨粉,也可以用來養雞、豬或魚。所以繞了一圈:用牛骨粉餵出來的雞或魚,再用來餵牛,最後還是「牛吃牛」。
危機四:人工屠宰增加感染風險
檢測如杯水車薪,九五%肉品沒抽檢
這種餵食方式的危險性在於:導致牛隻罹患「狂牛病」、人類罹患「新型庫賈氏病」的病源──異常普利昂蛋白(PrPsc),可能會這樣從牛──雞(或是豬或魚)──牛身上繼續流傳,最後還是可能被人類吃下肚去。
不過學界的研究顯示,「異常普利昂蛋白」會殘留在牛的大腦、神經組織、脊髓及迴腸中,但肉品是否會受到污染,卻要看屠宰時這些殘渣是否會濺到肉品上。如果能夠把這些屠宰器具用蒸氣或高壓水柱清除掉,是可以降低肉品感染的風險,因此屠宰場的清潔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美國的屠宰場中,牛的內臟主要還是以人工方式取出,據美國著名的新聞記者西洛瑟(Eric Schlosser),在他的調查著作《速食的恐怖真相》(Chew On This)一書所述:在生產線上,工人每小時要清除六十頭牛的內臟,技術不純熟的工人可能會讓有大量細菌的胃液噴到肉品上。而且刀子原本幾分鐘都要消毒一次,但因為生產速度過快,許多工人都省略這個步驟,「想想看,一把污染的刀子會散播多少細菌。」
如果美國官方單位對這些可能引起風險的牛肉嚴格監測,或許問題還不大,但實際上官方單位對這些檢測卻是杯水車薪──據今年十一月四日《自由時報》引述,曾經任職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台北醫學大學國際衛生講座教授陳重信的說法,他在FDA時就是擔任肉品檢查工作,由於市面上肉品來源太多,「只能抽檢五%」,其他九五%都沒有抽檢。
危機五:牛絞肉品來源難管控
一頭牛染病,恐污染幾百萬公斤牛肉
史蒂芬妮的案例,和不久之前,有兩個人因吃下含有O157:H7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牛絞肉而死亡的案例,並非美國首見。一九九三年一月,西雅圖一家醫院發現,許多就診兒童出現腹瀉,且排泄物有血絲,有些兒童的腎臟甚至已受損,衛生管理人員發現這些兒童都在同一家速食店吃過漢堡,而漢堡裡的牛肉餅正是元凶,檢驗後發現牛肉餅裡正是含有「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雖然該連鎖店立刻回收所有牛絞肉,但已有四個州、約七百名消費者因此而生病,其中有兩百名住院,絕大多數是兒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時,一名六歲孩童吃了漢堡而感染O157:H7,不到一個月就喪命。
過去美國製造這種漢堡中的牛絞肉,是用肉商賣剩的碎肉所製成,牛肉取自當地,絞肉也只賣給當地消費者,但如今一家大型的美國現代化絞肉工廠,一天可生產四十五萬公斤以上的牛絞肉,其製造方法則是混合好幾隻來源不同的牛,來製造出大量牛絞肉。
西洛瑟形容:「只要一頭牛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就可能污染幾百萬公斤的牛肉。」
史蒂芬妮案例中的肉商「嘉吉」,就是用這種方式製造牛絞肉,據《紐約時報》調查,該肉商所用的肉源來自各地不同屠宰場,從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德州,到南美洲的烏拉圭等,用這種不同來源的肉所製成的牛絞肉,會比用整塊牛肉的生產成本少二五%。
《紐約時報》稱,每年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人遭到出血性大腸桿菌侵襲,最大禍首就是漢堡。光過去三年,美國就有十六起吃下被污染的牛絞肉,感染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案例──包括腰部以下癱瘓、如今只能躺在床上的史蒂芬妮。
或許你要問,難道全世界只有美國牛是這樣養的嗎?
前財政部關稅總局長俞邵武,就曾比較過澳洲牛與美國牛的差距:「澳洲牛吃的食物是牧草;美國牛吃的食物是玉米。」此外,澳洲牛多是用放牧方式,不像美國是用圈養方式:一個圍欄擠了許多牛。另外,像阿根廷的牛,也多是吃牧草。至於美國仍餵食牛隻抗生素,美國每年有七○%的抗生素用在包括牛等農場動物身上,歐盟則已經明令禁止餵牛時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史蒂芬妮如今住在母親家裡,正在接受物理治療,其中醫藥費用由「嘉吉」負責支付──這是該公司預期會有法律賠償所採取的對策。
史蒂芬妮的腎臟仍極有可能保不住,她還在重新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還得努力調適自己的憤怒情緒,醫生說史蒂芬妮此生「很有可能再也無法走路了。」
雖然史蒂芬妮對這種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反應屬於極端案例,但《紐約時報》仍稱,美國的牛肉檢驗系統及肉品本身,都沒有消費者所想像的那麼安全,吃牛絞肉「仍然像是一場豪賭」。
如今,美國牛絞肉就要大舉登台了!台灣人,準備好要來「賭」一把了嗎?
延伸閱讀:台灣開放,美州長笑稱:賺很大!
要知道台灣對美國牛肉的「貢獻」,以下這個例子最清楚。
今年十月下旬,全美國第三大肉品出口州──堪薩斯州(Kansas)州長帕金森(Mark Parkinson),來台與總統馬英九會面。十月二十八日,帕金森對美國媒體稱,由於美方提供的「投入」(input)很有幫助,馬總統將開放牛肉;他還說,這不只對堪薩斯州,「對全美國來說,這都是筆巨大(terrific)的利益。」
去年,台灣總共向美國採購了約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牛肉產品,以每人平均消費的農產品數量來看,台灣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消費市場。最近台灣才剛同意向美國採購價值四億二千五百萬美元的小麥──其中大部分來自堪薩斯州。
包括全美肉品出口聯盟(U.S Meat Export Federation)等三大肉品商協會的主席森(Philip M. Seng)等人,也在台灣宣布對美國牛肉解禁後,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美國農業部部長,信中宣稱,美國牛肉出口商出口年齡三十個月以下牛肉到台灣,「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這是為確保未來有秩序的完全開放市場。」而且「美國牛肉出口商都深信,不管牛年齡大小,所有美國牛肉及產品全都是安全的。」
在另一封美國肉品協會(American Meat Institute)主席寫給美國農業部部長的信中,更宣稱他們的目標是「台灣對美國牛肉及產品完全開放。」「我們將和美國及台灣當局密切合作,以盡快達成此目標。」
對照起台灣的衛生署長楊志良說,美國賣牛肉給台灣,還得「委屈」被台灣「挑三揀四」,誰說台灣不是美國最堅強的盟友呢?
延伸閱讀:官方回應(文/林瑩秋)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駐華辦事處長吳秋衡指出,美國一年生產一千三百萬噸的牛肉,其中自己吃掉一千二百萬噸,賣到台灣來的,只有二.七萬噸,所以美國吃的牛和台灣吃的牛沒有不同。
除了有一種精挑的「價值牛」,專做高級料理用,這種牛在第六個月到八個月換奶,然後在第十二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給牠們吃玉米穀物,都是為了改變體質,讓肉質更鮮美,變成頂級食材。
對這種「價值牛」,台灣展現極高消費能力,很受美國重視。
針對美國女孩吃了被出血性大腸桿菌污染的漢堡,從此癱瘓一事,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彭明興科長表示,牛肉在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被大腸桿菌污染,美國每年都有很多個案,一出事就整批牛肉退回,官方很頭痛,全因美國人吃牛肉不完全煮熟的習慣。彭明興說,只要把牛肉煮熟,就能殺死大腸桿菌,台灣人多吃熟食,應該可以放心。至於肉商「嘉吉」,至本刊截稿為止,對此事沒有任何回應。
延伸閱讀:3大問題飼料!──美國牛飼養法可能致病的過程
玉米→牛胃變酸→ 牛胃壁腐蝕,細菌進入血液及肝臟→ 牛肝膿腫→ 牛肉被細菌感染→ 人吃下肚→ 感染細菌
抗生素→牛產生抗藥性細菌(如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 人吃下肚→ 腎功能受損、送命
動物性蛋白→牛感染狂牛病→ 人吃下肚 →新型庫賈氏病
資料來源:《到底要吃什麼?》 整理:楊少強

小檔案_1分鐘看新型庫賈氏病 [ 隱藏 ]
新型庫賈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vCJD) ,又稱變種庫賈氏病。

致病因子:一種已變性的蛋白質,稱為異常普 利昂蛋白(PrPsc),抗熱、抗輻 射、抗紫外線與消毒劑。
傳染途徑:食用染有狂牛病(學名牛海綿狀腦病)的牛肉產品所引起。
發病年齡:分布在15歲至73歲,平均29歲。
治癒率:目前仍是零治癒率。
全球病例數:目前有217例,英國病例占78%。

資料來源:衛生署、農委會
整理:蘇鵬元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美電子菸爆炸 炸斷了牙 毀了椅子

美電子菸爆炸 炸斷了牙 毀了椅子

中廣新聞網中廣新聞網 – 2012年2月17日 下午2:35

美國一支電子菸的電池突然爆炸,炸斷了抽菸人的牙齒,炸傷了他的舌頭還燙傷了他的臉。

抽電子菸可以抽到尼古丁但是不會冒出菸。比較不惹人厭。也有人希望靠抽電子菸戒菸。

佛羅里達一名五十七歲的男子何洛威在住家的辦公室點電子菸抽。電池突然爆炸飛出。由於電子菸的電池裝在菸管裡面,所以電池等於是在他嘴邊炸開。

何洛威不但牙被炸掉,舌頭也掉了一小塊,臉也灼傷。

電池飛出去以後還把旁邊的衣櫃點燃,又燒壞了地毯、椅子和照片。

何洛威趕緊打一一九請消防隊幫忙滅火。消防隊說,這起案件就好像是一枚小火箭從嘴裡發射升空。有關單位還在調查電池爆炸的原因。

電子菸製造商說,他們還沒聽說過類似案件。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危險情人六徵兆 辨識睜大眼

危險情人六徵兆 辨識睜大眼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2-02-14 06:01

〔自由時報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心理師提醒,危險情人有緊迫盯人、過分干預等六大徵兆,討論分手時立場要堅定,不要藕斷絲連拖泥帶水,也不要過度激怒對方,一旦決定離開就應儘早處理,越拖越難分開,對方也可能有錯誤的期待,最後由愛生恨。

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商心理師許詩亞昨天表示,危險情人的徵兆包括緊迫盯人、習慣性斥責情人發言、以輕蔑態度看待情人、過分干預、漠視情人想法或需求、對情人有言語暴力,另外,若情人情緒較易衝動、不穩,也應注意。

許詩亞解釋,危險情人控制欲強,要求伴侶不論任何行蹤都要報備,經常限制與其他友人的聚會,過分干預情人的私生活,要求以自己的意見為依歸;危險情人也習慣漠視情人的想法或需求,兩人關係只能由自己決定。

許詩亞提醒,危險情人會習慣性反駁、糾正情人的發言,認為自己才是唯一能表達正確想法的人,有些危險情人會瞧不起情人的親友、學經歷、工作;她強調,危險情人也易有言語暴力,和情人說話,言語中習慣夾雜髒話或羞辱性字眼,兩人意見不合時,慣以言語暴力迫使情人屈服。

許詩亞說,若能在朋友階段確定沒有上述特點再交往,遠勝於事後討論如何分手,若身邊已有危險情人,應儘速溝通或找尋專業心理諮商,共同解決問題,一旦確定分手要好好溝通,立場務必堅定,游移反覆易讓對方期待,一旦對方覺得被玩弄,恐由愛生恨。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中時電子報作者: 王道維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3日 上午5:30

這幾天的體育版新聞無不圍繞著華人之光林書豪,他在世界籃球殿堂NBA的傑出表現。身為台灣人,能夠看到子弟在海外有這樣的成就當然會讓我們覺得與有榮焉。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那樣簡單的。

在進入紐約尼克隊之前,林書豪曾被所有的NBA球隊都拒絕簽約,連坐板凳球員都在去年連續被兩支球隊踢走。更別提當初因為沒有一個NCAA的學校願意提供他獎學金就讀,以至於他不得不選擇進入那個並非以運動著名的長春藤名校,哈佛大學。在得到當前的榮耀之前,他所曾經過的這些彎曲挫折,卻正是我們一般台灣學生或父母所避之惟恐不及的。這樣的林書豪,似乎才是我們在「與有榮焉」時所應深思的一面。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林書豪的父母,當時難道不會覺得讓這樣會念書的孩子去打球太可惜了嗎?那不是只有「不會讀書的孩子」才作的事嗎?不能進入籃球傳統名校不就表示一種挫敗嗎?後來能在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不就表示他應該走進華爾街才對嗎?若早知道要去NBA打球,那些高額的學費豈不就白白浪費了?又為何非要去挑戰那幾乎沒有亞洲人可以生存的地方,經歷這麼多失敗、冷落、與屈辱?如果走一般人的路,作爸媽可能還可以用關係拉你一把呢!

這些話聽起來都很熟悉?只是並非發生在林書豪身上,而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孩子身上,反應出許多台灣中產階級父母對子女生涯規劃的一種「強迫性焦慮」。嘴巴上說是為了子女好,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所以我們很少在乎孩子的興趣,只想培養他們才藝;我們不鼓勵他們尋求人生的夢想,只想讓他們走在一條我們放心的道路:與別人一樣拼明星學校、選熱門科系與作別人羨慕的職業。這樣的想法雖是出自於父母親的「善意」,但卻根深蒂固於我們社會,成為台灣教育改革始終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這也是正是林書豪的家庭教育(而非學校教育)與我們最大的不同之處。

在去年十月份,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是甚麼樣的家庭教育幫助了林書豪經歷這一段尋求夢想、忍受挫折、然後逐夢踏實的過程。因為信仰的關係,林書豪的父母在孩子打籃球的這件事上學會放手,讓他追尋上帝在自己身上的特殊計畫。他們明智地注重品格培養而非最後的成果,使得林書豪不會在輸贏的壓力下患得患失,反而更能謙遜感恩地享受籃球的樂趣,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並未有這樣的信仰思維,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林書豪與其家庭的例子,學習到如何幫助孩子及早尋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引導合適的道路,接納他們的跌倒與失敗,並繼續鼓勵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會是一條與他人不一樣的路,無法馬上有清楚的結果可以期待,但我們卻可以與孩子一起經歷生命中真實的歡笑與淚水。

(作者為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男人天生好戰?研究:都是性慾惹的禍

男人天生好戰?研究:都是性慾惹的禍
ETtoday – 2012年1月25日 下午8:3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小至球賽糾紛,大至國與國間的戰爭,這些衝突全是由男人的性衝動所引起的!科學家指出,男性出於對生殖的慾望,在演化過程中變得對「外來者」富有敵對性,進而引發種種暴力行為。

英國牛津大學認知和進化人類學研究所凡瓦特(Mark van Vugt)教授表示,受天擇機制影響,男性為了捍衛自身交配權、領域及社會地位,會對「非我」的個體或族群有很強的侵略性,因此只要立場相異,如支持不同球隊、信奉不同宗教等,都可能挑起戰端。他補充說明,「這是男人長久以來的演化結果,很難做出改變。」

相反的,女性在演化過程中對於「化解衝突」有長足發展,她們傾向照顧他人、與外來者交朋友,好保護自己的孩子免於受難。

這個「男性戰士假說」被許多心理學家認同,他們指出,從歷史上來看,男人永遠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也更容易對外來男性表現出偏見和歧視,而極欲拉攏外來女性加入本來群體;男人認為,若表現出自己的侵略性,更能贏得女性青睞,並提高繁殖的機率。

凡瓦特說,男人與黑猩猩其實沒有分別,「公猩猩會時常注意自己的地盤,如果母猩猩接近,就會興奮說服她加入;但如果是隻陌生的公猩猩,可能稍稍越界就把牠打得半死。」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砂石車衝斷騎樓柱 撞死店前洗菜工

砂石車衝斷騎樓柱 撞死店前洗菜工

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13日 上午4:31

〔自由時報記者楊培華/新北報導〕一輛滿載棄土的砂石聯結車,昨天上午突然衝撞進路旁自行車店與隔壁便當店間,當時正在店前洗鹹菜的便當店員工楊佳誠,慘遭砂石車迎面撞擊,當場死亡,兩家店中間的柱子也被撞斷,兩屋面臨塌陷危機,所幸經緊急以臨時支架撐住後,暫時解除屋塌危機。

房子快塌 急用鐵架支撐

昨天在車禍中喪生的楊佳誠,在同事眼中是個好人,個性隨和,同事說,楊佳誠在便當店打工貼補家用,昨天砂石車衝進民宅的意外發生時,楊正在洗鹹菜,準備開店時要用,意外發生後,楊母痛哭失聲,其他同事也哭紅了眼;同事曾先生說,楊佳誠雖因腳關節問題走路不便,肢體殘障卻工作認真,「沒想到碰上這樣的意外走了」大家都很不捨。

由41歲司機游健強駕駛的砂石車,昨從基隆經濱海公路往宜蘭方向行駛,行經福隆時,因前方號誌紅燈,他急踩煞車,砂石車失控向右打滑,撞進路旁的自行車店,事發當時,在隔壁便當店打工的37歲楊佳誠正蹲在便當店門前洗菜,準備中午營業,砂石車沒鳴喇叭,猛地往楊佳誠身上撞去,楊某來不及反應就遭撞。

砂石車撞人後繼續衝前,接著撞斷支柱,再一路撞進自行車店內才停住,店面被撞得支離破碎,遭橫禍的楊佳誠躺在砂石車前。自行車店與便當店間的支柱被撞斷,岌岌可危,工人找來臨時支架撐住,才請拖車將肇事砂石車拖離,自行車店則需重建騎樓,才能恢復安全。

附近鄰居說,福隆是熱門單車騎乘地,幸好出事時自行車店未營業,不然營業時,店前經常聚集許多客人,可能會造成更慘重的死傷。

司機恍神 見紅燈急煞側滑

游健強的酒測值為0,他說,那時前方號誌為紅燈,有兩輛轎車停在紅燈前,他一時恍神未注意,等駛近才驚愕急踩煞車,車子已煞不住,向右急速偏滑,一路撞進民宅。

警方獲報趕到,為方便救援,將肇事路段兩端封閉,所有車輛須繞經東北角風景管理處,直到肇事砂石車拖離現場才恢復車行。警方昨天依過失致死罪嫌將游健強送辦。

〈獨家〉飆車撞死人輕判1年 車友連署痛罵

〈獨家〉飆車撞死人輕判1年 車友連署痛罵

TVBS – 2012年2月12日 下午6:48

競速飆車撞死人卻只被輕判1年10個月,引起被害人家屬不滿,民國99年的7月,一台黑色轎車疑似在墾丁台26線和另一台車競速,就在超車時撞上參加自行車活動的3名車友,一死兩重傷的悲劇,其中受傷嚴重的方先生,到現在還呈現植物人狀態,但法官一審卻以過失致死罪輕判肇事者1年10個月,不但家屬不服,近2千名車友也在臉書上連署抗議。

被害者方先生母親:「手要這樣弄,腳要這樣弄,每天都要幫他做復建。」

躺在病床上幾乎無法動彈,一場車禍讓才38歲的方先生成了植物人,只能由母親和太太輪流照料,事發後一年七個月以來家屬備受煎熬,沒想到等到好不容易等到判決書,肇事者卻只被輕判一年十個月。

被害者方先生母親:「很輕,很不服因為(肇事者)他們太囂張了,他說司法也奈何不了他。」

民國99年7月,方先生和陳先生一行人參加自行車活動,就在墾丁台26線遭到這台黑色轎車衝撞,整台單車卡在副駕駛座,撞擊力道之大,造成陳先生當場死亡,方先生則變成植物人,另一名趙先生也重傷,當時有目擊者指出肇事者和另一台車在馬路競速飆車,才會釀成事故,不過法官卻沒以公共危險罪來重判,讓家屬很不滿。

被害者方先生妻子:「所有的證人也看到說這兩台這幾台車在蛇行,那既然是蛇行的話,難道就不算,他就不造成用路人的危險嗎?」

不只家屬不服判決,還有1900多人在臉書上連署,痛罵台灣司法已死,還有人拿Makiyo打司機的判決來比較,質疑打人就可以判4、年6年,撞死人卻只判1年多,就連反飆仔的聯盟也連署推動修法,就是希望可以幫被害家屬討個公道。

「終結核電廠」 東京萬人遊行

「終結核電廠」 東京萬人遊行

中時電子報作者: 黃菁菁╱東京十一日電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2月12日 上午5:30

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大江健三郎、前藝人山本太郎等人發起的「再見核電廠.千萬人連署」遊行,十一日在東京、新潟、福島等地同步舉行。東京代代木公園聚集了約一萬二千人,大家舉著「反對核電廠」、「阻止核電廠重啟」等標語,齊聲怒吼反核。

大江呼籲日本人下決心終結核電廠,即使可能會有停電的不便,也不要再用核電廠。發起人之一的澤地久枝表示,日本連國內的核災問題都無法解決,還打算把核電技術外銷到海外,真是不可原諒。

山本更嚴厲指責日本政府說謊:「日本五十四座核電廠現在只有三座在運轉,電力並沒有短缺。日本政府說核災已平息,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再來一次大地震,日本就完了。」

「福島和平論壇」的永山信義指出,日本政府創造了「核能安全神話」,現在出事了,一直說核能安全的企業、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學者專家沒有一個被開除,他們應該要出來謝罪。

參加遊行的山崎先生背上披著寫滿「怒」字的布,他直搖頭說,「日本為何變成這樣,除了憤怒之外還是憤怒。」東京的岡崎先生攜全家參加集會,讀小學的女兒還畫了「反對核電廠、我們想喝乾淨的水」抗議標語。

年初六海軍士兵落海亡 家屬疑死因

年初六海軍士兵落海亡 家屬疑死因

東森新聞東森新聞 – 2012年2月6日 下午11:20

大年初六凌晨傳出一名20歲的姚姓士兵不慎失足落海身亡,但家屬質疑死因不單純,因為案發現場遺留的帽子不是姚姓士兵本人所有,而且姚姓士兵身上被發現有多處瘀傷以及挫傷,家屬質疑是有人推他落海。

傷心的姚姓士兵的家屬,回到案發現場,了解姚姓士兵死因,由於家屬認定死因不單純,頻頻提出質疑。家屬質疑姚姓士兵當時,怎麼沒戴自己的帽子,卻是跟學長借來的,還有也發現屍體上有多處挫傷、瘀傷,也讓原本一度單純傳出是士兵失足落海的案子,更加撲朔迷離,隔天家屬再來到殯儀館,怒氣早已壓抑不住。

由於姚姓士兵年紀輕輕才20歲,又是家中獨子,如今在過年前,卻和家人天人永隔,特別是姚爸爸無法接受,還一度自殘,把半邊頭髮剃掉,家屬不希望軍方隱瞞事實,一定要告訴他們這麼年輕的生命,怎麼就這樣會莫名斷送?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狗吃培林 心肌壞死 專家︰對人不可能沒影響

狗吃培林 心肌壞死 專家︰對人不可能沒影響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8日 上午4:27

美最新研究證實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行政院長陳冲接任時指根據文獻萊克多巴胺(培林)不曾危害到人體,但最新研究證實,培林會造成大型犬的心肌壞死。專家質疑,大型狗尚且如此,對人不可能沒影響。

僅餵食一次 就出現心臟纖維化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五位教授研究萊克多巴胺的心肌毒性,並於去年十月刊登在國際知名的「獸醫病理學(Veterinary Pathology)」期刊,該研究以實驗方式,對九隻大型犬視其體重、餵食每公斤一毫克的萊克多巴胺(若二十公斤則餵食二十毫克),僅餵食一次,觀察後續效應;這是首篇針對萊克多巴胺與心臟肌肉損害關係的研究。

研究發現,這九隻原本健康的大型灰狗,在餵食兩個小時後,出現心律不整,十二個小時後,心跳明顯增加,四天後進一步做病理解剖,發現心臟纖維化,出現心肌壞死,而且檢查血液也檢出肝損傷。其中一隻才七歲的狗心臟受損最嚴重。一般人以為萊克多巴胺毒性較低,但研究指出,其機制與心肌毒性,跟比較毒的瘦肉精「克崙特羅」是一致的。

相對於目前美國對瘦肉精制訂的人體攝取容許量為每日每公斤一微克(千分之一毫克),專家指出,目前文獻雖沒有人因萊克多巴胺而中毒,但這篇研究卻也證實政府口中低毒性的瘦肉精,仍會出現不可逆的健康效應。

美國北卡大學公共衛生博士、民進黨立委李應元質疑,大型狗尚且如此,對人真的沒有影響嗎?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說,在瘦肉精風險評估上,並不適合只看會不會中毒?要到中毒的地步,都已經有相當高的劑量,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雖然沒有中毒,但心跳加快,心臟病就會發作。

劉培柏︰歐盟因有存疑而禁用

農委會前家畜衛生試驗所長劉培柏說,以往是因為瘦肉精用在動物,不會直接用在人體,所以沒有太多的研究報告,只有陳冲引述的那一篇報告,這也正是歐盟質疑而一直禁用的原因。

歐盟對於該報告對萊克多巴胺風險評估有意見,是因為只找了六個人做實驗,其中還有一個人因心肌問題而退出,所以只有五個人全程做完,而且當初實驗目的並不是做風險評估,而是為了藥物上市。

林杰樑說,該研究人太少,且都是健康的人,沒有高風險的族群,僅呈現急性毒、沒有慢性毒,也沒有解釋會產生肌肉瘤的問題,同時沒做大規模追蹤,政府應把歐盟的懷疑解釋清楚。

10大營養新知!雜糧可改善勃起障礙 巧克力能改善視力

10大營養新知!雜糧可改善勃起障礙 巧克力能改善視力

ETtodayETtoday – 2012年1月24日 下午1:5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今(22)日就是除夕,年節期間絕大多數人都會和親朋好友享用美味的大餐,但在大魚大肉的享受美食時,還是得兼顧健康;日前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就整理出了2011年10大有關食物營養的新發現,或許能讓民眾作個參考。

(10大營養新知簡易表格版,請至-->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122/20900.htm)

1.過年期間免不了小酌一番,但對骨頭來說,葡萄酒是所有酒類中最為有益的。因為根據英國東英吉利大學(East Anglia University)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顯示,葡萄酒當中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能夠促進骨骼生長,而紅葡萄酒的功效又比白葡萄酒更好。

2.和一般人普遍認為能夠補充精力的雞蛋比起來,雜糧更有助於改善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礙,因為雜糧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3。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每天只要補充維生素B3 2至3次,每次500毫克,只要持續12周,就可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障礙。

3.相較於熱巧克力,咖啡較能夠防止憂鬱症。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ine Association)所刊登的一項研究,女性若每天能喝4杯以上的咖啡,就能降低20%發生憂鬱症的機會;若每天喝2至3杯咖啡,發生憂鬱症的機會則會下降15%。

4.蘋果比碳酸飲料更傷牙齒。有研究發現,常吃蘋果和不常吃蘋果的人相比,牙齒受損的機率要高出3.7倍。所以吃完蘋果應該馬上漱口。

5.若是你想要藉由吃水果口香糖來獲得和一份水果相同的維生素C,那你必須要吃掉195顆水果口味口香糖。

6.豐盛的早餐對於減肥並沒有幫助。《營養學雜誌》(Nutrition Journal)所刊登的一份德國研究顯示,豐富的早餐並不能幫助減肥,若是想要減肥,重點是在於你起床後的第一口食物。

7.番茄具有降血脂及血壓的功能;甚至50克的蕃茄醬就可以有助於防止心臟病。

8.巧克力有助於改善視力。根據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研究,巧克力當中的黃酮類(flavonols)物質,對於角膜的血液流動的促進相當有幫助,能協助改善視力;而黑巧克力比白巧克力的效果更好。

9.葡萄能夠防止皮膚癌。有科學家發現,葡萄內含的黃酮類(flavonoids)物質,能夠有效阻止紫外線對於皮膚細胞所造成的損害。

10.一天當中吃多少雞蛋其實並無限制,吃雞蛋會提高膽固醇的說法,缺乏醫學根據。

有美女在身旁 男人變乖又大方

有美女在身旁 男人變乖又大方

台灣醒報作者: 莊瑞萌 | 台灣醒報 – 2012年2月8日 下午12:40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男人果真是「視覺」取勝!英國與荷蘭研究人員研究發現,當男性遇到外表美麗的美女時,不僅會表現得較乖,也較願意幫助他人;但研究也指出,同樣結果並不適用在女性身上。

英國與荷蘭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邀請130位男女一起玩電玩遊戲,在電玩遊戲過程還邀請使用者參與捐款。過程中,一組人被安排獨立使用電腦,另一組人則被刻意安排帥哥或美女比鄰而坐一起玩電玩遊戲。

結果發現,論到捐款,一旁有女性的男性使用者,其捐款金額竟較純粹只有同性的人增加28%,女性身旁不管是坐誰,其捐款行為並不會受到影響。

第二項研究則發現,在團體中,當有女性在身旁時,男性較願意進行公開捐款,而且同性間還會出現相互競爭表現自我的現象。不過一旦團體中全是男性時,男生捐款的意願並不會明顯提高。

執行研究的雪菲爾哈倫大學研究人員愛爾黛爾表示,「男性認為行善,例如參與慈善工作,比送女性一部昂貴汽車,能較快擄獲女性芳心。針對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分析,這是男性想取悅女性的本能。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期刊。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酒後開黃腔 考選部長賴峰偉道歉

酒後開黃腔 考選部長賴峰偉道歉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2年2月6日 上午4:20

〔自由時報記者顏若瑾/台北報導〕馬英九愛將考選部長賴峰偉一月中在考選部尾牙抽獎活動時,當眾開黃腔說出,「要摸我、要摸我,要摸深一點、摸下面一點」的不雅言詞。賴峰偉昨出面召開記者會,鞠躬道歉表示自己「酒後失言」,太太對此也很不諒解,他以後會少應酬、少喝酒、多讀書,拜託大家再給他一次機會。

賴︰去年說沒事 為何今年有事

賴峰偉昨在考選部接受訪問指出,他只是引用過去在澎湖摸彩時一些炒熱氣氛的話語,同樣的話去年說沒事,不懂為何今年會被大做文章。他強調,這是酒後失言,他會痛改前非。

賴峰偉說,他太太對此事也很不諒解,昨天出門前他一直向太太解釋,還因此耽誤記者會時間,太太要求他「以後不要再喝酒」。

至於是否有和女性同仁勾手臂喝酒,甚至讓女同仁坐在自己大腿上?賴峰偉說,尾牙那天場面熱絡,加上有喝酒,有些事他已記不太清楚,若他有不當言詞動作,願向大家道歉。

賴說,當時只是要炒熱氣氛,但有過就改,不會解讀為惡意中傷,也不會心灰意冷,考選部該做的事,會繼續做。希望外界能再給他一個機會,多關心他在部長任內表現,如果外界要渲染成要求他下台,自己也有些不能適應。

賴說,他在考選部長任內推動很多改革方案,尾牙當天抽獎抽到最後,還有一些人沒得獎,他也當場加碼,讓大家統統有獎,他把考選部同仁當成自己的兄弟姊妹、至親,不會因為職位高低而有差別對待。

油壓式掀床當頭壓 妙齡女斷魂

油壓式掀床當頭壓 妙齡女斷魂

民視民視 – 2012年2月6日 下午12:01

新北市三重發生命案,一名28歲女子陳屍租屋處,遺體被夾在油壓式掀床的中間,死因不單純,警方懷疑,死者打開掀床找東西,卻被床墊和床板突然壓下來,無力掙脫,家屬質疑掀床的設計似乎有安全疑慮,家具行業者指出,掀床的螺絲鬆脫或油壓桿故障,都可能導致類似意外。

家裡常見的油壓式掀床,把床板往上掀,就多了置物空間,方便收納的家具,卻疑似導致命案發生,新北市三重一名女子5日上午7點多被送早餐的男友發現,陳屍在租屋處,家屬接到通知,立刻趕來處理後事。

警方現場調查,28歲的李姓死者陳屍方向與掀床平行,還被夾在掀床中間,不排除中央隔板壓迫脖子或胸口,導致她難以呼吸。

附近家具行推測,油壓式掀床掀開後,原本會自動撐住,即使有外力往下壓,也不會突然掉下來,而是有緩衝時間,但如果油壓桿失靈,或者螺絲鬆脫,就有可能導致床墊和床板當頭砸下,確切死因,仍然有待檢警深入確認。

每天都睡在上面的床,居然成為居家安全的隱形殺手,也讓不少民眾相當意外。